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人造肉风起云涌,唐人神、正大食品正式入局!

2020-12-03 08:3666380
鸭子网资讯   最近,有着“美国人造肉第一股”之称的Beyond Meat官宣了其将在中国建厂的消息,其拟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设计和发展生产设施,生产植物牛肉、植物猪肉和植物鸡肉等植物肉产品,目前该项目的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几个月内开始测试生产,并在2021年初开始全面投产。Beyond Meat表示,建立的两家工厂中,其中一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技术领先的植物性肉制品工厂之一。
1、我国人造肉消费潜力巨大
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老牌食品巨头,植物肉这个品类的发展阶段都处于初期。中国肉类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即使植物肉份额占比10%,市场空间依然广阔。肯德基、喜茶、奈雪的茶、星巴克、必胜客等餐饮头部企业纷纷推出“人造肉”新品,连双汇、金锣等食品龙头也紧密布局。麦德龙也推出别样汉堡,盒马货架也上新了人造肉。各种新品的推出,表现出各大餐饮企业对植物肉的信心。
 
在植物类食品行业中,植物肉产品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19年,植物肉在全球市值1.4万亿美元的肉类行业中仅占比1%,而巴克莱预测,到2029年,植物肉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增长至10%。
 
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在传统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健康、气候、环境和动物福祉的问题,随着中国各地开始增加供应美味、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植物肉,“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看到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不同蛋白质选择的绝佳机会。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4.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增速最快。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规模约121亿美元,预计将以每年约15.0%的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或将达279亿美元。
 
在现在的国内消费市场,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体验,会更加青睐环保、低碳、轻食、健康、精致的生活方式,并在全球素食风的兴起,这些因素将助力人造肉市场快速发展。
2、唐人神、正大食品入局人造肉
除了Beyond Meat,养猪的唐人神也看上了人造肉这块蛋糕。为满足消费者既饱口福,又保健康的需求,唐人神集团官宣进军“人造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的“双蛋白肉”。
 
“江南大学--唐人神集团创新食品联合研究院”揭牌仪式早在9月11日下午,“唐人神-江南大学创新食品联合研究院”揭牌暨战略合作仪式在江南大学举行。
 
据悉,联合研究院将围绕大食品大健康战略,以“双蛋白肉”为主攻方向,即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相结合。相比较西方的“人造肉”,唐人神称其打造的“双蛋白肉”兼具“色、香、味、形、意”,更“营养均衡、美味可口”,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习惯。
 
此消息一出,唐人神当天的股价开盘即上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5%,截至9月15日收盘,唐人神股价报收9.37元/股,单日涨幅为2.18%。
 
除此之外,正大食品也宣布携手星期零推出植物肉饺子,并在天猫上开始全国销售。
 
去年以来,国内人造肉开始快速起步,中国传统素肉企业进入转型期,合作创新人造肉产品,国内大量初创企业涌入人造肉行业,推出人造肉相关产品,例如百草味于去年6月确定人造肉系列研发项目,金字火腿则于去年10月开始在天猫旗舰店预售与美国杜邦公司技术合作生产的国内首款人造肉饼。
3、“人造肉”空降,猪肉有了替代品?
随着人造肉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展,未来,人造肉会不会取代动物肉成为餐饮主流?实际上,从消费者接受程度、成本、技术等层面来讲,三方面制约了人造肉目前的发展。
 
1)人造肉成本高于普通养殖肉
“植物肉”价格尚能被市场接受。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扩大、餐饮及商超等零售渠道的推广等原因,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培育肉”制作成本仍较高。2013 年,Mosa Meat 的创办人 MarkPost 教授造出第一块人造肉饼的成本是32.5万美元。2017 年 3 月,Memphis Meat 生产一磅培育肉的成本是 9000 美元。
 
但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巨头公司的入局,人造肉的价格会更加快地降到普通消费者可接受的水平。
 
2)人造肉的口感无法比拟真肉
 
根据人造肉体验报告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人造肉比动物肉的油脂少,吃起来比较干、不如动物肉那么香,也没有嚼劲。
 
在食品中,食用的口感和味道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因此口味和拟真程度是肉类替代品行业最大的壁垒。
 
3) 人造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细胞培养技术制造人造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于植物基来源的植物蛋白肉,只是对植物蛋白的再加工,消费者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商业化难度不大。但对于细胞培养肉,由于培养肉需要动物干细胞,并且其培养环境要求苛刻,若要实现大批量生产就需要细胞的大量增殖,就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虽然在种种迹象表明,人造肉暂时无法代替动物肉,但是在未来,国内人造肉如果成为主流,主要会是两个方向,首先是动物肉产能不够。比如在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国内龙头畜牧禽畜企业出栏量有所下降,产能降低,以国内人造肉概念龙头股双塔食品为例,今年以来该公司的涨幅约115%,目前总市值已突破200亿元。第二是是素食者增多。随着绿色、健康等养生概念词的宣传推广,人们对养生的概念愈发加深。近年来,国内素食者呈逐年上升态势。有研究表明,长期素食者的肥胖发生率比非素食者要减少33%左右。并且不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病率会降低。
 
以上两点表明,人造肉在我国的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4、人造肉概念股齐上涨
9月9日中午,受Beyond Mea在中国建厂消息的刺激 ,A股人造肉板块尾盘直线拉升。其中,东宝生物“反应”最为强烈,直线拉升涨停,美盈森涨幅超过5%,金字火腿、雪榕生物、华宝股份等纷纷跟涨。虽然在9月10日有短暂下跌,但已经无法影响人造肉上涨的大趋势。
 
在现在的国内消费市场,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体验,会更加青睐环保、低碳、轻食、健康、精致的生活方式,并在全球素食风的兴起,这些因素将助力人造肉市场快速发展。
 
行业巨头纷纷入局人造肉行业,使得消费者更易接触到相关产品。有食品行业人士表示,消费市场需要培育,巨头的入局势必会让人造肉的宣传力度加大,消费者的认知也会随之提升。
 
机构对人造肉产业也表示“看好”。“在消费者复购意愿较强的加码下,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天风证券研报认为,随着中国肉类消费的增加,人造肉可填补中国未来肉类缺口,同时,消费者更绿色健康的饮食消费习惯,使得植物性食品在中国迎来风口。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居家生活、育幼养老、农业生产、新兴产业、资源利用等方面,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居家生活方面,发布阻燃织物、整鞋试验方法、配装眼镜、家用电

0评论2025-03-13445

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3日,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陈文健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免去陈云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

0评论2025-03-13435

央行: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2025年征信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做优做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会议认为,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条线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征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对征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0评论2025-03-13404

我国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家林草局消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三北工程攻坚战迈出坚实步伐。出台《

0评论2025-03-13519

国家数据局: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王震)据国家数据局网站消息,3月11日,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在北京主持召开推进中央企业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座谈会,听取企业代表对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意见建议。陈荣辉号召各央企要发挥排头兵的带动作用,加强自身数据创新应用的同时,把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供出来,带动上中下游企

0评论2025-03-13468

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
原标题: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医学》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威斯康辛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展示了一种通用型生命管道利用干细胞来源的动脉内皮细胞(AEC)开发出的新型小直径血管移植物。这一成果对推进生物工程

0评论2025-03-13332

完成首次编队绕飞控制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焦磊)12月21日至25日,经过5天内13次轨道控制,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建立了04星以03为中心的近距离面外椭圆绕飞构形,并控制双星启用了自主编队保持功能,实现中国商业航天首次双星共舞。作为全球竞争高地,太空蕴藏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商业航天由此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随着重视程度

0评论2024-12-271166

再添国之利器!国际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专家组验收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7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重离子

0评论2024-12-12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