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团队合作,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植60天左右收获的重要突破,将传统大田环境下120天以上的水稻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这为加速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图为水稻抽穗
据团队首席科学家、都市所研究员杨其长介绍,这次试验的水稻是由钱前团队提供的矮秆品种,其株型较矮,空间利用率高,适合在植物工厂环境下进行多层立体栽培。
据了解,这次水稻种植试验是在有四层栽培架的全人工光植物工厂进行的,采用定制光谱的LED光源为水稻不同生育期提供最佳的光环境,将水稻种植在营养液栽培槽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精准供给养分。同时,植物工厂内部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受到精准调控,为各生育阶段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在供试的6个矮秆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定植后45天抽穗,63天收获,单株分蘖数达89个,单层栽培架的综合产量为每平方米0.98公斤,相当于亩产650多公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高效的育种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使用传统育种方法,通常一年只能产生1至2代,即使在温室环境下或在热带地区,一年也只能产生2至3代。
“对于大多数作物来说,要想培育出新的优良种质,需要经过若干代繁殖,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依靠植物工厂技术,打破了这个时空瓶颈。”钱前说。
据悉,在植物工厂里,通过调控环境与营养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诱导早期开花和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大幅缩短作物生育周期,实现“快速育种”。植物工厂育种加速系统可不受土地、空间和气候条件的约束,建在实验楼或育种单位附近,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加代育种。
杨其长表示,未来有望实现每年6茬以上的“快速育种”,栽培层数可以达到10层以上。这一技术的突破为水稻与其他作物的加代育种和高效栽培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研究团队将针对植物工厂环境可控以及多层立体栽培的特征,选育出适宜植物工厂种植的水稻品种,提高产量水平。
“目前这项研究刚起步,我们期待未来水稻可以实现精准营养供给和光温调控,可以实现无菌空间和立体栽培、全程机械化,农民可以到工厂进行操作。”钱前说,这项研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育种与栽培方法,而且为未来工厂化栽培奠定基础。
来源:新华社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居家生活、育幼养老、农业生产、新兴产业、资源利用等方面,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居家生活方面,发布阻燃织物、整鞋试验方法、配装眼镜、家用电
0评论2025-03-13445
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3日,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陈文健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免去陈云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
0评论2025-03-13435
央行: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2025年征信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做优做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会议认为,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条线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征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对征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0评论2025-03-13404
我国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家林草局消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三北工程攻坚战迈出坚实步伐。出台《
0评论2025-03-13519
国家数据局: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王震)据国家数据局网站消息,3月11日,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在北京主持召开推进中央企业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座谈会,听取企业代表对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意见建议。陈荣辉号召各央企要发挥排头兵的带动作用,加强自身数据创新应用的同时,把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供出来,带动上中下游企
0评论2025-03-13468
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
原标题: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医学》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威斯康辛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展示了一种通用型生命管道利用干细胞来源的动脉内皮细胞(AEC)开发出的新型小直径血管移植物。这一成果对推进生物工程
0评论2025-03-13332
完成首次编队绕飞控制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焦磊)12月21日至25日,经过5天内13次轨道控制,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建立了04星以03为中心的近距离面外椭圆绕飞构形,并控制双星启用了自主编队保持功能,实现中国商业航天首次双星共舞。作为全球竞争高地,太空蕴藏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商业航天由此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随着重视程度
0评论2024-12-271166
再添国之利器!国际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专家组验收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7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重离子
0评论2024-12-12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