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加快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新平台

2023-07-01 16:2815520
原标题:加快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新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基础研究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因其体制活、机制新、链路广,日益成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全方位、全链条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之势”厚植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体系效能”,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
 
纵观世界发展史和科学史,几乎所有影响世界的重大核心技术皆源自基础研究“从0到1”的原始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是科技创新节奏步伐不断加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一体化创新趋势明显,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正不断缩短。
 
二是交叉领域越来越成为科研重大突破的焦点,21世纪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特等奖和一等奖中,交叉领域成果已经达到120项,占比44%。
 
三是重大工程牵引体系化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带动重大发现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四是智能计算等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明显提升,智能和计算驱动正在越来越普遍成为新的科研范式。
 
概括起来看,当前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既给高层次人才大展身手创造了时代机遇,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创新方向与科研布局应更加重视聚焦交叉创新领域;创新团队建设应更加注重破除学科壁垒、多元化组建团队,根据重大任务需要形成研究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紧密配合的用人体系;科研组织模式应更加注重实现大兵团作战、工程化推进和矩阵化管理,推动形成“高原造峰”协同攻关机制,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领域知识体系相互赋能的开放创新生态。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传统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桎梏”,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
 
打好体制机制创新组合拳
 
相比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新”在体制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
 
新时代新征程,新型研发机构必须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打好体制机制创新组合拳。
 
一是建立快速集聚基础研究人才的灵活用人制度。针对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周期长、发现遴选风险大等特点,积极采用“凡才为我所用”的多元聘任制度,以全职双聘、项目聘用、访问学者等方式汇集各类高端基础研究人才,形成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人才结构,增强适应应用性基础研究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二是强化基础研究领域的有组织科研。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强化顶层设计,瞄准重大突破性成果目标,整合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优势力量,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拔尖人才培养资源供应链系统,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三是充分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基础研究是与科研人员聪明才智、想象力甚至个性都高度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只有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去,推动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全链条上更加自主发展,才能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四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构建以长周期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滚动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支持保障体系。
 
五是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根据不同类型基础研究的特性,完善以创新潜力、价值和贡献为导向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切实让各类基础研究人才的活力充分迸发。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应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人才正处在成家立业的起步阶段,承受着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更需要从战略布局和政策体系上给予“满满的安全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基础研究上来。
 
一是始终坚持实战育才。按照“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原则,把青年人才放在一线“施重肥”、压重担。设立基础研究青年团队支持计划,给予拔尖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鼓励青年人才自主选题,勇于挑战科学权威。鼓励青年人才及团队“揭榜挂帅”,搭建“谁能干就让谁干”的赛场。
 
二是完善青年人才成长体系。做好青年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和发展的顶层规划,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围绕发现、培养、任用、管理、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建立体系化、链条式人才培育机制。之江实验室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占比高达79%,一批80后、90后成长为国家级项目负责人。
 
三是弘扬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科研文化。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青年人才挂帅出征,为基础研究人才提供有保障的“试错”空间。全力打造“板凳不怕十年冷”的宽松环境,让青年科研人员在看准的领域甘坐“冷板凳”。厚植基础研究人才家国情怀,注重用科学家精神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广大青年科研人员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居家生活、育幼养老、农业生产、新兴产业、资源利用等方面,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居家生活方面,发布阻燃织物、整鞋试验方法、配装眼镜、家用电

0评论2025-03-13454

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3日,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陈文健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免去陈云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

0评论2025-03-13448

央行: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2025年征信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做优做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会议认为,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条线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征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对征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0评论2025-03-13408

我国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家林草局消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国土绿化全面取得新成效。三北工程攻坚战迈出坚实步伐。出台《

0评论2025-03-13530

国家数据局: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王震)据国家数据局网站消息,3月11日,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在北京主持召开推进中央企业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座谈会,听取企业代表对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意见建议。陈荣辉号召各央企要发挥排头兵的带动作用,加强自身数据创新应用的同时,把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供出来,带动上中下游企

0评论2025-03-13474

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
原标题: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医学》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威斯康辛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展示了一种通用型生命管道利用干细胞来源的动脉内皮细胞(AEC)开发出的新型小直径血管移植物。这一成果对推进生物工程

0评论2025-03-13339

完成首次编队绕飞控制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焦磊)12月21日至25日,经过5天内13次轨道控制,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建立了04星以03为中心的近距离面外椭圆绕飞构形,并控制双星启用了自主编队保持功能,实现中国商业航天首次双星共舞。作为全球竞争高地,太空蕴藏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商业航天由此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随着重视程度

0评论2024-12-271166

再添国之利器!国际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专家组验收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7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重离子

0评论2024-12-12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