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肉鸭产业屠宰场停工停产,鸭产品消费降低,损失非常严重,复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月26日,我们肉鸭行业的大咖们参与了一次线上沙龙,各位老总深度沟通,主题如下:
疫情压力下,如何积极应对?收获“苟且红利”;
疫情过后,被压抑的需求会不会报复性释放?如何抓住机遇?
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保旗董事长
今年新冠突发,荣达在高唐地区的一个屠宰场,正月初六正式开工,第一天总屠宰量达9万,虽然比预计10万低,但影响已尽量减小。
员工本土化、职业化。屠宰场开启本土化改革,员工年轻化、当地化、职业化,促使屠宰场工作进程相当稳定。荣达没有任何一只鸭因为屠宰场不复工推迟出栏。荣达有专业的免疫队,育雏场采用信得一日龄孵化室工程,职业化免疫,大大提高了效率;运输车统一颜色,年轻司机专业运输,运费没增,受益却良多。
生产环节公司可控。荣达从前年开始成立由公司发放工资,可控制的职业化抓鸭队,平均年龄控制在35岁。产业链上抓鸭、清粪、清棚、免疫、运输等软连接的部分,必须公司可控,密切衔接。
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建立在乡镇外围。2013年荣达调整产业布局,将养殖场建立在交通便利之处,散装饲料车、毛鸭车选用最大规格,吞吐量大,既提高效率,又降低物流成本。
如果没有肺炎,市面上的鸭子也已经供大于求。预计新冠疫情过去之后行情不会很乐观,很难有大的拐点出现,后续二、三季度很难填上一季度的坑。年前很多人都在疯狂地上种鸭,荣达反而淘汰了60%的种鸭,这也是一种逆行的心理。
李朝阳董事长:荣达有一点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别人外包的环节全部掌控在自己手里,抓鸭、免疫、清棚、消毒等做成专业、可控的环节,是越来越多老板的选择。
广西实隆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张崇院董事长
实隆主要以养殖肉鸭为主,对市场行情、经营管理的把控,对政治形势的判断,我个人很看重。年后实隆很早开始孵化器满负荷工作,初五开始每天放鸭14、15万,我判断3月20日左右,南方的毛鸭可能会有非常好的行情,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另外,我比较侧重经营。我们是否可以在行情好的时候出栏多一点,行情差的时候出栏少一点。
关于现金流储备,我觉得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做大做强。有人说这次行情是疫情影响,但我认为这是严重产能过剩导致,疫情最多占40%的原因。1月份亏损,前期跟疫情完全无关。把握节奏,做好储备,时刻关注风险和机遇,创造机会。
李朝阳董事长:实隆这些年对趋势的把握非常厉害,张总曾经说过,别人疯狂时我们谨慎,别人谨慎时我们疯狂。要洞察行业发展进程中坑在哪里,雷在哪里,风口又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
山东省天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肖士朋董事长
由于潍坊是新冠疫情重灾区,天惠受到影响比较大,开工从正月初七拖到十七,严重影响天惠的产能恢复。好多鸭子55天还在笼里不能屠宰,平均重量在七斤以上。
年后鸭产品消费下降,但是屠宰场生产量仍比较大,所以疫情过后,行情转好还需一段时间。
今年下半年非洲猪瘟逐渐平缓,母猪量不会太少,但是鸭苗的保有量还很大,底线大概在1200万左右。屠宰行业肯定不如去年好,但是整体行情应该还可以。种鸭企业相对难度较大,可以淘汰一部分种鸭,引种也可以推迟。
李朝阳董事长:肖董事长提到1200万鸭雏是一条底线,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由于疫情,原先产蛋率比较低的基本都已经淘汰,加速了鸭子更新换代。
山东和康源集团有限公司 孟庆利董事长
2017年,肉鸭全国的保有量大概在25-30亿只,现在已经50亿只,增长量已达100%。很多人认为非洲猪瘟导致的猪肉短缺,对肉鸭来说是一个机会,市场行情好,大家拼命增量。去年12月,鸭苗和鸡苗就开始产能过剩。
这次疫情,种鸭场有90%的种蛋卖毛蛋或没上孵,导致3月5日到4月中旬左右,市场上毛鸭减少,需求增多,鸭苗价格可能短暂上涨。
预计今年3月份以后更缺猪,下半年猪肉的产量会有所回升,那么猪肉产业每恢复1%,禽肉的市场有可能就会损失2%,形势不容乐观。
肉鸭的祖代供应过快。肉鸭的祖代原种场在国内,不受国外影响。市场行情好就拼命卖祖代,祖代拼命卖父母代,鸭苗增长很快,鸭肉市场饱和也非常快。
活禽市场受各种因素影响,将来逐渐关闭的可能性比较大。销售市场可能会以冰鲜肉为主,对屠宰企业带来利好。
后期3~5年,我们这个行业必然是艰难挣扎生存。种禽市场已经饱和,到达你死我活的竞争阶段。面对未来,第一是要做好内功,提高竞争力;第二是要备好干粮,不要盲目的扩张,生存是最重要的。
李朝阳董事长:孟总对外部环境的判断非常冷静。肉鸭过去是新兴市场,大家一路狂奔,看谁走得更快,而现在看的是谁走的稳,存量竞争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圣沣食品有限公司韩伟董事长
这次疫情对圣沣就像一面照妖镜,反应了很多管理上的短板。公司全员皆兵,后勤体系、管理人员都下一线,一保证生产,二提升士气,对发现和解决管理层存在的问题十分有意义。
肉鸭产业生态圈建设,尤其是后端产品客户一伙人的打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近期产品库存大,走货慢,压力大,大家总结分享先进经验,共同解决难题,产品前移至客户端、发送海运减轻库存,促使公司运行顺畅。
未来养殖大环境下,不可控的因素会越来越多,所以在产业链、生态环境的连接上如何做,值得思考。公司内部,任用什么样的干部和员工,是一个企业长远生存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司外部,养殖企业跟政府相关单位紧密连接,改变行业固有思维,更和谐长久地发展。
李朝阳董事长:稻盛和夫说过,应对经济萧条,就要全员营销,全员理解客户,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在疫情期间,韩总带领团队全员顶岗,十分有力量,圣沣的文化积淀和自我反省也让很多人佩服。
新希望六和集团BU养殖服务公司 李长军总经理
这次疫情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由分散、小规模向标准化、大规模发展。规模化鸡场应对风险能力比较大,将来鸭场标准化也会是一种趋势。
更注重生物安全。随着养殖模式转变,很多养殖场密度会越来越大,生物安全会更加重要。
考虑近距离市场和本土化员工。这次疫情荣达受影响非常小,也提示我们在产业布局和员工方面需要作出调整。
资源把控更紧密。下一步新希望六和会着重推行自养,提高公司可控力度,包括其他生产环节,提升风险把控。
未来的行情,从原来端看,疫情稳定后,我认为4-6月份可能会出现一个小波峰;整体从养殖来看,目前供大于求,预计会保持很长时间的平稳。
李朝阳董事长:关于环控、生物安全,不仅是鸭子和鸡,猪产业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都会相当重视。鸭在种禽端集中度比较高,但是商品端集中度与鸡产业相比太低,战略合作是鸭产业的发展趋势。
广西桂柳牧业集团 刘国发副总裁
养殖场必须看重精细化管理。农牧业利润的来源点有三:管理利润,技术利润,机会利润。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发展更加稳定。
完善产业链。对于农牧业,完善的产业链能提高抗风险能力。鸭苗行情差时,屠宰利润相对高。一个健康的行业,各个环节都能够盈利,目前中国养殖业要达到这一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拥有足够抵御风险的资金。养殖行业瞬息万变,选择进入到养殖行业,就要做够应对风险的准备。没有足够资金,一定要量力而行。
疫情虽然有影响,但是整体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疫情后期对于肉鸭和鸭制品的消费还是有一定打击的,我认为行情不容乐观。
李朝阳董事长:刘总提到企业利润的观点非常实用,桂柳在技术利润方面做得很好,在孵化场免疫等方面走的非常快。共建一个平台达成合作,例如新希望六和与荣达、和康源的战略性合作,共赢也是建设、完善产业链的一种形式。
益客集团 田立余董事长
肉鸭产业面临的问题比企业面临的问题大。我们必须坚持坚定不移地,用组织起来的力量,集思广益。
构建产业生态,一直是我们的共识。所有企业只要积极参与,产业生态建设就能往前推动。此次参与线上会议的老板,是在这个行业中有实力的大家,各个领军企业都有能力、也有责任在产业生态建设上做出贡献。
我们一直用农民思维从事养殖业。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但是从整个产业来看,不管屠宰、饲料还是养殖,我们还是典型的农业式组织理念。
有些企业在某个环节先进,占有优势,但不能保证系统优势,仅是相对优势。要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必须站在产业高度,行业领军企业也必须要强化互动,共同面对解决产业课题。
李朝阳董事长:田董事长有大局观,能看到行业趋势,产业生态建设最早也是田总先提出的。笼养、规模化养殖、智能化养殖肯定是我们必由之路,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一起克服困难,产业协同,打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智诚股份 尹玉哲董事长
农业本身很难,从事农业中的养殖业更难。如何把养殖做好,规避行业中的风险,系统、生态化养殖,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我们交了很多学费,这是必经之路。不管是技术创新,产业体系建设,还是管理提升,大量的工作等待大家去做,不论成败,这本就是农业特色。但是只有真正动手去做,我们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山东信得科技集团李朝阳董事长
一、苟且红利
何帆教授先提出“苟且红利”,意思是:一个产业中,大家都在苟且时,你只需要稍微比他们认真一点,下点功夫,就能收割到苟且红利。
关于苟且红利的分享,请点击查看《新冠疫情下养殖产业的挑战、机遇以及反省》
二、疫情过后
目前除湖北地区,全国确诊已降至个位数,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疫情结束,周边国家疫情继续蔓延,但是三月我们的工作生活应该都已经步入正轨。那就等待下半年疫苗推出,疫情过后,我相信旅游业、社交和餐饮肯定会有报复性增长,这对食品产业有利好。
我们很难预判短期波动,但是大趋势还是很清楚的:中国缺肉。站在整个产业外的角度看,5400万吨猪肉减至3000万吨,鸭肉和鸡肉增长500万吨,肉类市场还有巨大的缺口。猪肉价格上涨,餐饮业、企业、学校食堂和团餐,受成本控制也会更多选择鸡鸭肉。所以疫情过后,行情的需求,肉鸭的机会肯定存在。
三、洞察新冠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1.产业价值链重构加速
连接方式发生改变,移动互联网普及。此次新冠疫情相对13年的非典更加严重,管控措施也更加严厉,很多人隔离在家,通信社交更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包括50、60岁的人都开始使用。
教育、商业沟通方式改变。此次会议采用线上沟通方式,更加快捷、方便。
非典开启了电商时代,电商崛起的基础设施是基于PC端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基于手机端,是时时在线的连接,所有的产业都会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重构,养殖业也不例外。我们与消费者、与上下游、甚至与养殖的鸡鸭都有时刻在线的连接。沟通、管理都会有根本的改变。
2.核心竞争力重新定义
过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两方面,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现在看来,新冠疫情加快了核心竞争力的重新定义,那就是性价比。未来90后、00后对商品购买很大程度取决于性价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与终端的连接,对终端需求的把握更加精准,这是有形价值;跟消费端、合作伙伴形成心与心的连接,这是无形价值。至于成本,有一个词语是“技术红利”,在这方面,保旗董事长那里对新技术一是是非常敏感的,采用先进新技术对于成本的削减,尤其是养殖行业上深度成本的削减的力度非常大。
3.农民工时代结束,产业工人时代开启
保旗董事长初六开工,很大程度是因为荣达任用的员工不是农民工,而是产业工人。农民工没有深度连接,相互之间没有责任。企业代替家庭,成为产业社会的基本单位,人文时代,肯定以人为本,企业必须承担起员工成长、幸福的责任。益客田董事长讲过要建立产业社区,不再提农民工的概念。
信得工业园基地也是初六上班,我们工人基本都是三年以上工龄的员工。一个熟练的产业工人工资成本高,但是他们创造的价值与工资相比,性价比还是高的,而且老员工创造的价值比新员工远远高的多,他们对产品的稳定性把控也更到位。不仅仅是龙头企业要思考屠宰场、养殖场如何用工,所有企业都应该思考,如何跟我们的员工形成事业共同体,甚至成为命运共同体。
结语:此次几位老板都是行业内领军人物,他们的看法做法很大程度反映肉鸭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养殖端工业化、环保是养殖业发展趋势,需要整个行业协同,信得也会坚持做产业生态建设服务商,从人力资源开发、环保技术创新等角度,与各位大佬一起,把这件困难的事情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