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提振消费正当时——中国品牌迈向量质齐升

2025-05-11 09:16630
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
提振消费正当时——中国品牌迈向量质齐升
 
【观点摘要】
 
品牌建设是促消费、扩内需的有力抓手,也是提振消费特别是提升消费品质的重要内容。
 
我国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点的推进到系统谋划、从量的增长到量质齐升,从国内为主到全球布局的重大跨越。
 
中国品牌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广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很重要的原因是用中华优秀文化涵养品牌、提升品牌、赋能品牌。
 
大国重器持续“上新”,国货潮牌广受青睐,品牌出海步履坚实……许多人不禁发问: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动力从何而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洪群联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表示,经过十多年发展,在“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指引下,我国品牌建设实现从点的推进到系统谋划、从量的增长到量质齐升、从国内为主到全球布局的重大跨越,成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形成新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系统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推进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各部门各地方把品牌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持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新推进举措,为品牌建设工作开拓新局面。
 
二是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实现新突破。优秀品牌不断涌现,我国入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的品牌数量和价值持续增长,专利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2024年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过9600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建筑工程等领域出现众多全球知名品牌,“中国高铁”“中国装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名片。一批质量过硬、设计精致、服务优质、价格公道的中国品牌产品,得到全球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三是品牌建设社会环境迎来新气象。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建设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持续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品牌发展保驾护航。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品牌建设质量基础不断夯实。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企业奋力创建品牌、政府积极支持品牌、消费者自觉关爱品牌的良好局面。
 
取得这些成绩并非偶然,背后有哪些关键支撑?
 
洪群联表示,品牌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合点,承载着人民群众、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好的品牌可以创造需求、激发消费和引领发展潮流。
 
品牌建设又该如何顺应消费趋势进一步发展?
 
洪群联分析称,当前,我国正在向高收入经济体国家行列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消费特征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生活、讲究品牌消费,质量和品牌成为人民畅享高品质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此,他建议,一方面,要从供给侧入手,着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创造更多高、新、优、特产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供给体系、丰富产品供给结构,形成一批质量卓越、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从需求侧入手,打好扩大品牌消费“组合拳”,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引导消费者认可、信任优质品牌,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让更多个性化、智能化、体验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和更好满足。
 
当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中国品牌出海过程中,又该如何平衡本土化与文化特色输出?洪群联认为,中国品牌能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关键在于用中华优秀文化涵养赋能,既提升了辨识度,也肩负起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责任,助力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对此,洪群联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挖掘传统文化与品牌建设、现代消费的结合点,将传统元素融入设计,推动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二是把握国潮机遇,推动老字号创新,培育年轻品牌,走品牌差异化发展道路;三是积极扩大开放,通过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借助国际投资、展会等渠道讲好品牌故事,树立中国品牌良好形象。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原标题: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是对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食品需求,对于加强农业科技和食物生产方式创

0评论2025-05-1158

迪拜对接多元化需求发展旅游业
原标题:迪拜对接多元化需求发展旅游业当地时间4月28日至5月1日,第32届阿拉伯旅游展(Arabian Travel Market,ATM)在阿联酋迪拜世界贸易中心举办,吸引了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万多名业内人士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展会期间,迪拜旅游及商业推广局首席执行官伊萨姆卡齐姆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介绍了迪拜旅游业发展

0评论2025-05-11109

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债券市场上新“科技板”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人民银行、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

0评论2025-05-1170

5000亿元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来了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人民银行9日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据介绍,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

0评论2025-05-1164

这个老街区如何激发消费活力(发展一线看信心)
四川成都望平坊年均接待游客超八百万人次这个老街区如何激发消费活力(发展一线看信心)  锦江水,石板路,四川成都望平坊,竹椅木桌沿河排开,游人众多。  川剧、美食、文创,这儿烟火气满满刚从梅花剧社看完一场川剧出来,北京游客张亮径直走向附近一家火锅店落座。  不远处,黄桷树下,民谣歌声阵阵。没想到还有歌

0评论2025-05-1146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葛孟超)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17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410亿美元,升幅为1.27%,已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4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我国经济

0评论2025-05-1145

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梁银妍、张雪、王子霖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日前陆续出炉,5400家披露一季报的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超七成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科技创新、消费焕新、外贸上新一季报新意凸显,传递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也显现

0评论2025-05-11105

聚焦具体场景 业内加速本地生活服务AI化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孙阳)当前,人工智能(AI)正成为提升效率和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生活服务领域,与零售、餐饮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相比,家政服务业的AI技术渗透率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家政行业数字化率不到10%,远低于零售、餐饮超50%的水平。举例来看,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何同步拥有AI助手进行

0评论2025-05-09183

解锁“舌尖产业”的创新密码
豫南小城做好县域经济大文章解锁舌尖产业的创新密码原标题:解锁舌尖产业的创新密码作为传统农业区,河南正从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粮食生产大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革命。遂平县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

0评论2025-05-0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