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资本市场上演“鸡鸭之争”,山东鸡鸭业能否再续狂飙?

2023-02-24 15:4311260
这个2月,资本市场的“鸡鸭”都受到了焦灼的炙烤。
“周黑鸭业绩大降超90%”登上微博热搜,德州扒鸡IPO遭证监会51问,市场也开始了颇有谐趣的讨论“做鸭好还是做鸡好”,穿越三年疫情,不少企业被打乱甚至击碎,鸡鸭产业一派难混的模样。
“养鸡养鸭看山东” ,作为全国白羽肉鸡养殖第一大省,也是全国肉鸭养殖生产第一大省,“狂飙”的山东鸡鸭产业究竟是寒冰未消还是已春和景明?
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山东禽业人的“春忙”
2月22日早上8:30,记者联系冯楠的时候,他马上就要下火车,早上6:00从济南出发,8:37到青岛,“和荷兰贸促会青岛办接洽禽业龙头企业代表欧洲考察事宜。”
语速匆匆,作为山东省畜牧协会家禽分会秘书长,年过半百的冯楠在春节后一直没停下脚步。
上周,他从济南奔赴烟台,又从烟台到潍坊,先是中国肉鸡产业五岳论坛、山东肉鸡健康养殖发展大会,接着又是山东种鸭联盟第七次工作会议。
“下周在济南召开鸭产业头部企业座谈会,磋商稳定鸭苗市场,探讨鸭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苗、食品、饲料)。”冯楠告诉记者,“今天(2月22日)下午局里(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召开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37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调度会,介绍筹备情况和各市交流组织参会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中国肉鸡产业五岳论坛正式开始前,2月14日举行了北方肉种鸡技术交流研讨会,2月15日举行了种源选择与提升专题会议, ”虽然记者与冯楠是短暂的电话交流,但能听出冯楠作为一个老畜牧人的兴奋。“疫情原因,业内也很久没如此规模的面对面交流了,市场谁也决定不了,优势在趋势面前不堪一击。所有的竞争策略都应该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去思考。”
冯楠的春忙只是这个春天山东禽业人忙碌的一个定格,这背后是穿越三年疫情的山东禽业的当下之境。
中国肉鸡看山东,山东肉鸡看烟台
上周,2月15~17日,“首届(2023)中国肉鸡产业五岳论坛暨山东肉鸡健康养殖发展大会”在烟台召开,“代表证发出750人,实际到会过千人。”2月22日,冯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这一千多人是来自全国肉鸡产业链关联的专家、企业家及从业者。
山东省是白羽肉鸡产业大省,2021年全省鸡出栏20多亿只,占全国20%左右。
中国肉鸡看山东,山东肉鸡看烟台,烟台白羽肉鸡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在全国都占有较大的话语权,可以这样说,全国没有一个地市像烟台这样拥有白羽肉鸡的完整产业链。
烟台是白羽肉鸡上市公司的集聚地,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春雪食品四家资本市场肉鸡产业巨头都是烟台企业,覆盖了祖代、父母代、屠宰、调理品的全产业链。这次的大会也是四家企业董事长久违的齐聚,原定民和股份董事长孙希民、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仙坛股份董事长王寿纯和春雪股份董事长郑维新一起走上主席台,与中国白羽肉鸡联盟主席李景辉,一同展开“行业头部上市企业老板论道”。因为郑维新临时不能到会,郑维新的儿子、春雪食品集团常务副总裁郑钧代父参加论坛,也让论坛多了二代山东“养鸡大王”的声音,谈笑风生,有对创业故事的重温,也有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也是在这次论坛上,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鸡品种“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这是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为中国肉鸡行业“打好种业翻身仗”树立了齐鲁样板。
根据烟台市的目标,到“十四五”末,烟台力争存养祖代肉种鸡5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1300万套,分别占全国的30%和25%。烟台力争商品肉鸡出栏达到4.5亿只,较2021年底再增三成。
山东白羽肉鸡屠宰量,位列全国第一
潍坊市也拥有诸城外贸、中慧集团、美城集团、山东新和盛集团等一大批全国知名规模肉鸡企业,而聊城也不乏肉鸡龙头企业的带动,山东凤祥集团作为全国肉鸡行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鸡肉生产加工企业之一,同样起到了集群带动效应。养殖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817”肉鸡加工为主的屠宰企业数量占据了山东省屠宰企业数量排行第一。
说到“817”肉鸡,严格来说,德州可以说是“817”肉鸡诞生的根源地。上世纪80年代时期,德州地区扒鸡生产量很大,但是山东本土肉鸡体大肉松,不适合做扒鸡,也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山东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在1988年8月17日完成杂交组合的筛选工作,于是命名为“817”小型优质肉鸡。
作为“中国肉类产业之都”的临沂更是不仅肉鸡屠宰量位居全省第一,肉鸭屠宰同样居山东省第一。
而滨州的肉鸡养殖主要集中在无棣、惠民、邹平等县区,肉鸭养殖主要集中在博兴、邹平等县区,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滨州在市场鸡方面拥有很大话语权,区域内拥有一批高盛、新盛、博大等知名的规模以上肉鸡屠宰企业,另外,作为黄河三角洲首家肉鸡自养自宰产业链生态示范园区,山东前胡天颐康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鲁北黄河三角洲区粮食高产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饲料生产、肉鸡标准化养殖、鸡肉分割销售冷藏运输行业。
这个春天,东营也有好消息,全国单厂屠宰规模最大项目——山东雅士享1.5亿只/年肉鸡屠宰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一体化项目近日竣工,即将展开试生产。
记者从山东省畜牧协会了解到,2021年白羽肉鸡屠宰28.7亿羽,位列全国第一,并占据全国肉鸡屠宰的七成。
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现存鸡养殖相关企业1.98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2018-2022年,山东分别新增鸡养殖相关企业1998家、3551家、3208家、1818家、1809家。
而从城市分布来看,菏泽以2869家鸡养殖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潍坊、聊城分别有2535家、1914家,排名前三。此后依次为德州(1877家)、滨州(1531家)、临沂(1273家)、济宁(1227家)、青岛(1205家)、日照(967家)、济南(858家)。
肉鸡行业生“鸡”勃勃,鸭企能否畅游“春水”?
“最近的工作状态很像邓丽君唱的《回娘家》里的场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冯楠还在线上忙碌着下周将在济南召开的鸭产业头部企业座谈会相关事宜,相对生“鸡”勃勃,山东的“鸭”是否已游出“冰河”,开始畅游“春水”?
去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曾推出《连亏30多个月,山东鸭企盼“春江水暖”》的报道,曾讨论过山东鸭业的最新动态。
2月19日,山东种鸭联盟第七次工作会议在潍坊临朐召开,虽然记者是远程观看的视频,却依然能感受到年近70的刘长胜声线中透出的铿锵和理性:“当前对种鸭企业市场行情较好,大家一定要理性思维,不能再重蹈覆辙,盲目扩大产能,养好鸭,出好苗才是种鸭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表示,期待与屠宰企业早日坐到一起,共议鸭业发展大计。”
山东种鸭联盟理事长、昌盛禽业董事长刘长胜养了几十年鸡鸭,是山东禽企圈的“老人儿”,他以“子承父业”之名把俩儿子硬拽到这个圈子,女儿、女婿也常要跟着忙活,他告诉记者,“会议达成三点共识:取消押金,苗企不再向采购方缴纳押金,已经缴纳押金的于2023年3月1日前收回押金;在定价机制上,每天08:18报次日价格;在付款机制上,从2023年3月1号起提前一天落实准确数量、价格、并收取全部苗款。”
2月22日,刘长胜跟记者提及2月2日在潍坊举行的一次种鸭从业者技术交流会,“参会者个个喜笑颜开,这种场景,三年没看到了。”他的语气转向低沉,“经历2019年的辉煌后,行业陷入无序扩张,市场供需迅速失衡,种鸭从业者遭遇了持续30多个月的亏损,期间很多人告别了这个行业,仅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户就退出了五六家,中小产能更是倒闭无数,国内三年前日出苗量在1500万-1600万羽左右,目前只有700-800万羽。”
山东鸭业向春而动,但还是要谨慎前行
鸭产业从卖鸭苗开始。记者注意到,1月初,一只白羽肉鸭鸭苗的价格还在1.7元,但到了2月份,已经涨到7元,涨幅超过300%,2月22日,刘长胜告诉记者,“前几天稍微有点回落,这几天又开始了新一轮涨价潮,有可能突破前段时间的价位。这两天鸭苗又出现一苗难求的局面了,‘预订鸭苗排队1个多月’不夸张。”
“鸭苗价格这么涨,养殖户还在积极补栏,因为什么?下游需求升温,都估摸着养出来的鸭子有钱赚。”刘长胜告诉记者,下周他将到济南参加鸭产业头部企业座谈会。
下周的鸭产业头部企业座谈会也会涉及鸭类食品的研讨。冯楠透露,“日前,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正在为行业酝酿新的机遇。”他告诉记者,去年在泰安就召开了以“预领未来 共创新时代 ”为主题的“ 肉鸭预制菜发展研讨会”。
对于肉鸭加工企业来说,预制菜并不是新生事物,之前很多企业生产的鸭肉调理食品、鸭肉休闲食品、烤鸭鸭坯等,早已摆上百姓餐桌,很多人不知道雪花鸭肫、鸭鸭脆、口口脆、火锅鸭肠、啤酒鸭等预制食品,大多产自“全国肉鸭生产加工第一县”山东沂南。目前沂南已吸引“千喜鹤”“中快”“王小卤”等餐饮名企进驻,推动食品产业由畜禽屠宰、初加工向休闲、团餐、调熟类食品转型。
济宁的樱源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鸭制品加工企业,从酱鸭、烤鸭到鸭蛋,樱源食品鸭制品已经达到了30多个系列,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公司投资1.5亿元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完成。樱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透露:“2022年出口去骨烤鸭7000余吨,出口创汇4亿元,2023年出口订单形势大好,产能将会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倍,全年产能订单已全部确定好。”
“网络小说《重返1987:从卖鸭苗开始》中有些场景的描述令人感慨,我也是1987年开始搞养殖的,经历了数轮周期,这一次,山东鸭业向春而动,但还是要谨慎前行。”刘长胜“语重心长”地重复着他的担忧和建议:在当前鸭苗市场供需偏紧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市场自然调节作用,充分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避免价格大幅度波动。同时避免鸭苗价格承压,价格大幅下滑时,终端产品同时大幅下滑,同时避免行业内各板块的博弈行为。
来源:海报新闻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提振消费正当时——中国品牌迈向量质齐升
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提振消费正当时中国品牌迈向量质齐升【观点摘要】品牌建设是促消费、扩内需的有力抓手,也是提振消费特别是提升消费品质的重要内容。我国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点的推进到系统谋划、从量的增长到量质齐升,从国内为主到全球布局的重大跨越。中国品牌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广

0评论2025-05-1163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原标题: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是对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食品需求,对于加强农业科技和食物生产方式创

0评论2025-05-1158

迪拜对接多元化需求发展旅游业
原标题:迪拜对接多元化需求发展旅游业当地时间4月28日至5月1日,第32届阿拉伯旅游展(Arabian Travel Market,ATM)在阿联酋迪拜世界贸易中心举办,吸引了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万多名业内人士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展会期间,迪拜旅游及商业推广局首席执行官伊萨姆卡齐姆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介绍了迪拜旅游业发展

0评论2025-05-11122

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债券市场上新“科技板”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人民银行、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

0评论2025-05-1170

5000亿元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来了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人民银行9日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据介绍,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

0评论2025-05-1164

这个老街区如何激发消费活力(发展一线看信心)
四川成都望平坊年均接待游客超八百万人次这个老街区如何激发消费活力(发展一线看信心)  锦江水,石板路,四川成都望平坊,竹椅木桌沿河排开,游人众多。  川剧、美食、文创,这儿烟火气满满刚从梅花剧社看完一场川剧出来,北京游客张亮径直走向附近一家火锅店落座。  不远处,黄桷树下,民谣歌声阵阵。没想到还有歌

0评论2025-05-1154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葛孟超)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17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410亿美元,升幅为1.27%,已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4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我国经济

0评论2025-05-1145

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梁银妍、张雪、王子霖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日前陆续出炉,5400家披露一季报的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超七成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科技创新、消费焕新、外贸上新一季报新意凸显,传递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也显现

0评论2025-05-11105

聚焦具体场景 业内加速本地生活服务AI化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孙阳)当前,人工智能(AI)正成为提升效率和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生活服务领域,与零售、餐饮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相比,家政服务业的AI技术渗透率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家政行业数字化率不到10%,远低于零售、餐饮超50%的水平。举例来看,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何同步拥有AI助手进行

0评论2025-05-09183

解锁“舌尖产业”的创新密码
豫南小城做好县域经济大文章解锁舌尖产业的创新密码原标题:解锁舌尖产业的创新密码作为传统农业区,河南正从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粮食生产大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革命。遂平县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

0评论2025-05-09182